位置:首页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精选多少往事烟雨中读后感
日期:2021-11-22 人气:

多少往事烟雨中读后感(一)

读完《多少往事烟雨中》之后,我在心底最想表达的情感。历史以其博大的胸怀,接纳那数不清的故人、往事和情感,有英雄,有枭雄,有好事,有坏事,有被人称颂的历史伟人,也有被人唾弃的卑鄙小人,有高兴,有伤感,有爱,有恨,有聚首,有离别等等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往事、感情飘然而去,瞬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任凭后人述说不尽。

风雨飘摇的民国年代,历史也不会容许时光白白的流逝,政治的黑暗也不会拒绝明星的闪光,陈占祥就是其中一个,他在建筑史上所做出的功绩将载入史册,他的名字也在世界建筑史上远近闻名。他曾经试图冲破旧社会父母包办婚姻的加锁,但最终放弃了二战中相濡以沫的爱情伴侣,回到了含辛茹苦、默默无为的爱人身边;他曾经可以依靠自己的博学和努力,在英国的历史中留下自己光辉的一笔,但最终因为新中国百废待兴的建筑事业,毅然决然的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他曾经可以在新中国政治黑暗的时候悄然离去,但最终因为热爱着自己国家的情愫,虽然遭人毁谤,仍依靠自己的毅力重新获得为祖国效力的机会。有数不清的往事,也有一言难尽的感慨,更有数不尽的人物。一个个人物仿佛都在传承那份永不熄灭的爱国情怀,一个个往事仿佛在述说那数不尽的情感瞬间,一段段话语总也道不尽心中想说但又说不出的感动。

当往事匆匆灰飞烟灭,当人物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当我们再次从字里行间看到当年的那一段段往事,我似乎回到了那个阔别已久的年代,在心中感受着那一份份传为佳话的情感。作者永远忘不掉现已不复存在的那个熟悉的胡同,永远记得关爱着自己的梁思成叔叔和林徽因妈妈,永远不会忘记父亲一生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永远不会忘记那段虽然艰苦但其乐融融的时光,还有那些可亲渴慕的人们。

这是一本交织着情感和事业的书籍,书中记载的那些人物让我们感动,书中记载的那些往事值得让我们追忆。时光飞逝,光阴荏苒,往事不再,情感长存。

多少往事烟雨中读后感(二)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停地想起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同样是描写右派家庭的新中国经历,同样是选取许多侧面分别描写而不是写成编年史,但是两本书的风格太不一样了。《往事并不如烟》中,我对一句话印象特别深:“小愚啊,这不是干部的样子,这是人的样子”。章诒和仿佛对这种牢骚青眼有加,然而在陈愉庆对父亲陈占祥和一家人以及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的回忆中,这样的牢骚基本是看不到的,我看到的是平易、温和与宽容。孔庆东在对《往事并不如烟》的批评中曾经说,那些人食有鱼出有车,每天有人换崭新的白床单,这样的待遇还自称受到了迫害而愤愤不平,我们再看陈愉庆的书中,虽然生活条件同样优越,政治经历同样令人唏嘘,但是我看到这个家庭伟大的包容和韧性。即使作者用了大量篇幅对往日的优越生活进行了大量的愉快回忆,也只让人觉得亲切生动,而不会觉得有炫耀成分。知识分子家庭和干部家庭的区别跃然纸上,他们的后代精确地反映了历史不同层面的原状。陈愉庆坚定地将父亲描述成一个真心支持和爱戴中国共产党的人,这也会让一些企图如同利用《往事并不如烟》达到政治目的的异议人士有所避忌而不敢染指,更让我们看到她父亲宽容博大以国家为重的胸襟。

因此,这本书以它的真诚和温和打动了我,虽然没有提供多少足以改变我历史观点的材料,许多故事也是以前听过的,但是我仍然不止一次为之热泪盈眶。陈占祥梁思成两位先生的伟大人格是那么耀眼,以至于作者母亲的上海小市民心态、国民党专员康泽的凶顽阴鸷、林徽因的单纯任性统统在两位先生的光辉照耀下不但不可憎,反而深有可爱之处。陈占祥深受英国文化影响,甚至英语比中文还好,文革中因为说梦话都用英语说而让关押他的造反派无从加罪。他也有英国绅士的性格,温和谦逊,理智克制,但是真正让他无论在英国还是在祖国都能做一个大写的人的因素,还是他的中国文化本质。正如他的导师告诫他说,在建筑学领域里不要用西方理论去套中国古建筑来丢失自己的文化尊严和特质(这完全就是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思想嘛),他做人也遵守了同样的原则,称之为中体西用未免失于引喻失义,但是没有更合适的话来解释陈占祥的人格特质了。他真诚地用一颗中国心去面对世界,虽世殊事异情随事迁,仍然不改其本色,也从来不曾沦落于泥淖之中,我看到的分明是一个中国传统大丈夫的人格。因此,他能够让导师说“陈做中国总统我也不会吃惊”,能够让世界青年民主同盟大会将他额外增补为大会执委副主席,能够让音乐大师梅纽因为了他而向中国海员免费演出,能够让曾经对他发出死亡威胁的康泽在监狱里称赞他的崇高人格,能够让他的女儿即使多年之后身在美国,仍然走在他的人格道路上不曾改变。

除了围绕陈占祥本人的论述以外,书中对于多个历史事件的再叙述也非常值得参考。梁陈方案多年来在建筑界一直是个争议话题,至今仍然有不同声音在争辩,这些已经是历史之后的事情了,历史进程则在陈愉庆的回忆与转述中得以再现,不必评价,只为观瞻,有所思有所悟而已。这些历史中的大人物和倒霉鬼,终究也是丈夫和父亲还有朋友和兄弟,也是可爱的注重生活细节和情趣的人。梁思成和林徽因还有金岳霖他们三人的故事妇孺皆知,不和谐的传闻也屡见不鲜,最近还有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文章认为林徽因配不上梁思成对她的爱,但是在本书中,历史的影子终究也化于和谐。她以充满感情的口吻描述了这些历史名人的日常生活轨迹,让我为了自己曾经对他们有过不惮以恶意揣测的小人之心而感到羞愧。至于政治和战争,本来是学术与生活的天敌,在这里也淡出成为背景,虽然在改变着一切,但我们还是能看到,人心是柔韧持久的,人格是历久弥坚的,这样的人心和人格也只能存在于学术和生活之中,政治与战争本来就是人类造出来的利维坦,是无法改变人类崇高本心的。

多少往事烟雨中读后感(三)

《多少往事烟雨中》作为以纪人为主的回忆录,秉承了传统“家传”的写作特点,以传主陈占祥为中心,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并展开细致的描述。声名本是外物,一个人在是否可以名垂青史,往往是有很大偶然性的,所以不管身后誉满天下还是鲜为人知,都不能说明多少根本问题。这个人有什么样的父母、有什么样的妻子儿女、有什么样的师长、有什么样的朋友、以及有什么样的对手与敌人,这个人身处于这一系列社会关系中所走过的路以及终于成就的事业,要合起来看,才能够让读者得到一个客观的、全面的认识。该书作者正是为了为还原真实的传主形象而力图刻画这一系列的历史细节。不同的视角投射在这幅历史画面上,有作者童年的模糊印象,也有成长中一些刻骨铭心的片段,有当事人多年之后的回顾,也有旁人事后的追述,这种种视点的混合,不免使有些细节放大,也不免使有些视点虚化,但同时也使一些笔触更为突出,使整个人物形象更有立体感。

“走入父母婚姻的英国女人”柔丝·黛,也许真是“用最理想的光环装饰自己的爱情,把自己的情感奉献作为一种道德上、价值观念上的自我完成”,然而身为父亲,在已然满头霜雪的年纪,面对自己的女儿,追述自己的情感时可以坦言“她爱的人其实不是我,而是她用理想塑造出来的男人,一个不真实的我”,(www.173184.com)可以坦言“事实上,我是一个多么差劲的男人,我辜负了两个好女人”,一个有着如此坦诚襟怀的男人又何尝不应该成为一个把爱情当作宗教当作信仰的女人的理想爱情的原型?

当梁思成与学生程应铨的前妻林洙的黄昏恋引起了沸沸扬扬的议论与老友的强烈反对时,陈占祥坚持“尊重隐私就是尊重朋友”的原则,不愿对朋友的个人感情问题说长道短,因为他同时与程应铨交好,又谨慎的保护着程的情感内伤,而最终能够在纪念梁思成的文章结尾道出了梁的心结,也是给朋友一个客观的结论。这样的男人难道不值得他的朋友报以毫无保留的信任?

有这样一个人,他能够在异国他乡为自己的遭遇不公的同胞挺身而出,能够为雨夜露宿上海街头的解放军战士所感动,能够为蒙冤的朋友而飞蛾扑火般二进“牛棚”,甚至他的妻子儿女会因为他要做北京的城市规划而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心去了解到这个城的前世今生去触摸这个城的灵魂。见微知着,仅仅因为我们知道他在内心里深深地爱着这个国家以及作为首都的北京,就有理由相信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所作的城市规划应该同样是有血有肉的。客观的讲,如果“梁陈方案”是科学的、合理的,那么技术观点上的分歧都可以不断辩驳与讨论下去,而且会越辩越明。对于规划师陈占祥在专业知识上的实力与自信,当然毋庸置疑,但我们更看重的是他在其一生中对事业有所追求的那种真挚情感和义无反顾的勇气。

尽管烟雨中的多少楼台已成往事,我们无缘再见当年的老城墙,这份在“一起做梦的日子里”形成的“空中花园”式的规划方案无疑也已然成为一个过去的梦,而对于今天仍然生活于这个城的人们以及将来还会在这个城生活的人们来说,那份规划以及其背后的那些悲欢离合的故事,可能还是一个启示着未来的梦。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