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粮仓老鼠一段话
日期:2021-10-26 人气:

李斯粮仓老鼠一段话

原文是: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指战国李斯看到一种现象,厕鼠见人就跑,厕所里蚊子满天飞,比喻了底层人民,而仓鼠在粮仓里过着安逸日子,有的大米吃,比喻达官贵人们,而李斯就立志作仓鼠。

儒家出身的李斯

李斯,秦朝的宰相,不是秦国第一位宰相,也不是秦国最后一位宰相,是陪着嬴政从秦王蜕变为秦始皇帝、让秦国进化成秦王朝的重要人物。李斯年轻时曾是一小吏,不愿安于现状,发出“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的声音,下定决心,遂辞职去往齐国的稷下学宫求学,拜荀子为师。荀子虽说是儒家代表人物,但他的思想却是偏向法家的主张,李斯的“帝王之术”便源于他。其实关于为什么不说李斯是儒家,或者没多少人认可他是儒家的身份,追根溯源还是在他的老师荀子身上。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也是荀子的学生,话说荀子不是儒家圣人吗?怎么教出的尽是些法家思想的高徒。

暂且不说荀子的教学思想,本文主要是说李斯奋斗人生的源头。李斯很像一位有点天赋、一朝顿悟的“普通人”,不过大部分普通人面对困局时候的选择多与李斯不同。

卑贱与贫困大过家族故国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和连年战乱,让社会各阶层和统治权力进行了重新调整,孔子所言的“陪臣执国命”——由陪臣执掌国家政权局面出现。许多强宗大族的成员摆脱原有的束缚投入到新的有权有势的大族中谋取功名利禄。战国时期各国图谋强大纷纷实行变法,传统的世家大族对族人的束缚力再次减小。士人阶层游离在各国和各族之间,只要能让自己得到功名利禄和长足发展,舍弃家国又如何。李斯便是如此。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不是楚国的王族公室出身,也是上蔡有点名气的家族。李斯是位功利心极重的人,他可以壮士断腕放弃郡小吏的官职,只求换个环境取得成功的一丝机会。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他的荣华富贵不是凭空出现,也不是哪位贵人或自己家族给出的,而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来的。因为努力换来成功,所以李斯对这充满心血的荣华富贵十分看重,近似一种偏执。西进入秦是李斯当时自认为最好的出路: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两处不同的老鼠

卑贱是人生最大的耻辱,贫穷是人生最大的悲哀。而长期处于卑贱的地位和贫穷的境地,去讥讽富贵厌恶禄利,是自我安慰和解脱的罢了,不过是无能而已,绝非有志士的情怀。看,千年前的李斯竟看得如此透彻。然,从李斯决定离开家乡求学开始,他便有了这种觉悟。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开头便记下了李斯崛起奋斗的转折点在哪: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李斯年轻时候为郡小吏时,见到自己办公处厕所旁的老鼠尽吃些肮脏的东西,人或狗一走过来就吓得逃窜。而李斯入粮仓,发现粮仓中的老鼠吃的是无穷无尽、囤积起来的粟米,住在大房子下面,完全不用担心人或狗过来,即使过来了也还在那嬉戏打闹。这个故事什么意思呢,说一个老鼠在厕所旁边,吃的差住的差还担惊受怕;另一个老鼠在粮仓里面住的好吃的好还不什么都不用担心。因此李斯发出前文最早提到的一句话:一个人有出息没出息,就如同那个老鼠一样,一般不是自己决定的,而是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鸡汤故事

大家看完是不是感觉有点熟悉,类似我们以前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个小故事:一瓶矿泉水,放在五星级酒店的价格比放在一个小卖部的价格高出数十倍,因此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价值的关键不在于其他,就在它所处的地方。这简直和李斯悟出来的东西一模一样。虽说都是励志鸡汤,但两者是完全不一样的。李斯从自己的生活中悟出这样的道理,幡然醒悟过来,选择走上一条改变的道路,最后达到天下第二人的高度,荣华富贵围绕在他身边,赶都赶不走。

为何现代人对这样的鸡汤故事无感,很好崛起奋斗呢?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这东西不是自己感悟出来的,体会不是那么深刻,兵书那么多历史上也就那么几个名将,不是自己的东西也只能参考借鉴,很难融会贯通的使用;二是励志鸡汤故事太多,大部分人见的太多了,好比印刷术和造纸术出现之前,读一部兵书参军就能成为一名中下层军官,甚至是督领一军的将军,但是之后呢,没人再在乎这东西了,因为烂大街大家都有了。

你要做厕所旁的老鼠,还是要做米仓里的老鼠,相信大部分人心里都有答案,但缺少努力奋斗的坚持和决心。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