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风雨沧桑西大桥
日期:2021-11-29 人气:

散文往往通过典型景物的描绘,把作者对某一客观事物的深刻体验和感受,形象化地抒写出来。下面欢迎阅读。

在敦煌城有一座普通的桥梁,说它普通,是因为它不是踩上去吱吱响,走上去晃悠悠、桥下溪水潺潺的江南小木桥;也不是结实、巍峨、有故事的布满青苔的石拱桥;也不是现代、时尚、色彩明快、宽阔、气势磅礴的立交桥:更不是纵横交错、飞架南北、上跑汽车下跑火车宏伟高大的高架铁路桥。它,只是一座普普通通的钢筋混凝土桥,坐落在穿城而过的党河上。但它是敦煌城的重要分水岭,它是连接和延伸隔党河相望的东城和西城两边重要的交通枢纽。它的身上每时每刻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桥飞架东西不舍昼夜,这就是敦煌人非常熟悉的西大桥。啊!这就是敦煌人生活中朝夕想伴的党河西大桥。它像纽带一样把这座城市紧密连接了起来,方便着人们生活中的出行,装扮着这座城市的美丽环境。

西大桥从东向西横跨在党河风情线上,这是一座有历史的老桥,早先因在敦煌城西,故取名叫“西大桥”。老一辈的敦煌人都记得,从西面进入敦煌城就得必须经过西大桥。西大桥见证了敦煌城的快速发展和变迁,更承载了敦煌人珍贵的历史记忆。如今的西大桥风景秀丽,敦煌人民的母亲河——党河从它的身下潺潺流过。桥的附近高楼大厦鳞次栉比,一切都昭示着这是一座经济飞速发展的美丽城市。西大桥可以称作是敦煌城的另一本编年史,它见证了无数敦煌人的诞生和成长,它伴随着敦煌城的悠长岁月和历史变迁,给一代又一代的敦煌人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西大桥它虽远远不如大都名胜那样世人皆知,那样宏伟壮观,那样积淀深厚,但它确承受了敦煌城所经历的种种苦难、波折、成功、喜悦,是一本浓缩了的敦煌成长史。

勤劳勇敢的一代又一代敦煌人民,围绕西大桥谱写了一曲曲波澜壮阔的诗篇。它记得一百多年来,敦煌城走过的每一步,历经的每一个坎,把这些都串起来,也就成了敦煌的历史。

西大桥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那时西大桥所在的党河地方是一座柳桥。民国时期,在那个物质还不算丰富的年月里,从1943年开始至1954年,修建了一座40孔,每孔跨经为2米,桥宽4米,全长80米的临时公路木桥(也叫党河大桥),一直沿用到上世纪60年代初期,这就是西大桥的前身。党河桥在历史上多次被洪水冲毁,多次修复。1960年以后改建红当公路时,把木桥改建成了有7孔,跨径6米,全长51。36米的钢筋混凝土4梁式桥,此时的西大桥就成为红当公路上最大的桥。1979年7月27日凌晨1点30分,洪水漫党河水库,副堤决口,洪水沿党河进入县城(当时敦煌未设市),敦煌遭受罕见大水灾,西大桥被洪水冲毁。灾后一周,青海油田从500多公里的花土沟紧急调运水泥等物资送到被冲垮的西大桥旁,重建工作启动了。敦煌人民同心协力,英勇抗灾,随后西大桥被修复通车。1981年敦煌县公路局拨款70万元,重建西大桥为6孔跨径16米,全长100米的钢筋混凝士连续工字梁少筋微弯版桥,桥宽净9米,载重面积为汽车20吨,半挂100吨,大桥质量为良好。西大桥两岸除拦洪坝外,还建起供油站、商店、居民住宅,旅馆等,给敦煌的旅游又添一景。2005年4月,根据敦煌城市经济建设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市政府投资40万,又对西大桥进行了拓宽扩建,工程到这一年8月底结束。此时的西大桥旧貌换新颜盛装出场,成为一座现代化的桥梁。大桥全长100米、宽18米,中间是现代化的双向四车道,两边是路灯和花池隔开的非机动车道,桥的两侧,各有一条1米多宽花岗岩铺设的人行道,大桥的功能更加明确完善,大桥的扩建大大改善了敦煌市民的出行环境。桥上兰花尽情怒放吐着幽幽的香气,高大的路灯明亮而华丽,花岗岩的大桥护栏造型精巧而别致,大桥的景色更加秀丽迷人。

只要是敦煌人都知道,平时党河水通过党河水库储蓄然后被引灌农田,党河河床内多时为干滩,少有小溪。只有暴雨发生当水库饱和超量时方能排洪,洪水就会充满近200米宽的河槽,水流至下游湿地荒滩。平时党河经过城区的一段河床尤其干燥,加上沿河的居民在河床上倾倒垃圾污水,把河床当成露天厕所,所以以前西大桥下是一条又脏又臭的干河床。特别是西风刮起,漫天的尘土飞向敦煌城,苦不堪言。2007年,西大桥迎来了一次历史上华丽的巨大蜕变。这一年市政府投资修建了党河风情线,党河昔日的干、脏、乱、差一去不复返,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碧波荡漾的江南水乡风景和怡人的自然情趣。党河风情线的修建,提升了城市的环境品位,点燃了这座城市的激情与梦想。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主题园林,反映出了敦煌雄浑博大的文化特色和经济实力。西大桥,此时华丽转身又被重新装饰一新,两侧各有九个龙头高高悬挂,桥身上装饰的霓虹灯五彩斑斓,把整个大桥照得如同白昼,它如一位盛装的窈窕新娘,再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敦煌人面前。

有水的地方,便有了无尽的灵性,尤其是在大西北敦煌这座缺水的城市。此时的西大桥铁骨铮铮站在风景秀丽的党河风情线上,已成为敦煌延续历史文脉的一座大桥,已成为敦煌追求高雅文化品位的一个新地标。城市的飞速发展,它已经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站在了城市的中间,而不是以前的城西边。但它仍然是交通要道上的重要枢纽,也成为党河风情线上一个著名的观景台。

炎炎夏日时,此时的西大桥附近已成为党河风情线乘凉休闲再好不过的地方了。每天傍晚六至九点钟的时候,这是西大桥一天当中最热闹的时间,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桥附近,唱歌、跳舞。此时最吸引游人眼球的是西大桥两侧的九龙吐水景观,只见九个龙头整齐地喷射出一个个水幕,形成一片从桥而降的巨大的瀑布,远远看上去颇为壮观。在桥北不远处便是音乐喷泉,由南北两个方阵构成。喷泉的岸边,是亭台游廊,雕梁画栋,尽显汉唐风格。站在西大桥上观看音乐喷泉千姿百态冲天而起,随着一阵雄壮的音乐声响起,随音乐的起伏,变幻莫测的音乐喷泉喷射出不同的艺术造型。喷泉周围的河面上放射出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光,中央的大喷泉和四周的小喷泉就像许多开屏的孔雀在水中央随着音乐翩翩起舞。不一会儿,扇形的水幕喷头霎时喷射出一道高20米、长40米的水幕墙,神奇的水幕电影开始上映了:银幕上飞天仙女在水上翩翩起舞,千手观音徐徐打开柔软的玉臂,这种变幻莫测、美妙绝伦的水幕电影让人大开眼界。此时党河风情线上所有的古色古香建筑都有霓虹灯闪烁,真是太奇妙了,一切尽显敦煌今日的繁华。西大桥上过往的行人无不侧目,无不驻足观看……桥下风情线上的游人有拍照留念的,有散步玩耍的,有乘凉聊天的,快乐和闲适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一副幸福和谐的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清脆的银铃般的笑声在西大桥周围不时响起。

就这样,每天,来来往往的行人和车辆从西大桥经过,他们各自奔向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只在西大桥上留下了匆匆的脚步。西大桥虽然很平凡,但它那车水马龙派繁忙的景象,象征着敦煌城市的欣欣向荣,人民的安居生活。为了缓解西大桥的交通压力,2012年敦煌市政府又投资2052万元,在西大桥南面约一公里远的党河风情线上新建了一座白马塔大桥。白马塔大桥的建成,更加完善了城市交通功能,大桥独特的造型设计,更加美化了城市环境。近几年,随着敦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党河上陆续又修建了党河大桥、月牙泉大桥,以及其他的公路桥、铁路桥、过水桥,西大桥的兄弟姊妹越来越多。但只有西大桥,敦煌人是情有独钟的,它的地位和贡献,是其他的桥所不能替代的。

今天,站在西大桥上往南眺望,绿洲的尽头是鸣沙山曼妙多姿的身影,那黄色的沙山,在绿树蓝天映衬下,显得更加美丽诱人。近处的姊妹桥白马塔大桥,雄伟壮观,二桥互为补充,尽显敦煌经济实力的雄厚。

一座桥梁的历史,就是一座城市的发展史、奋斗史、腾飞史。西大桥在党河上,历经了历史的风雨沧桑,见证了敦煌旧社会的苦难,如今牢牢屹立在敦煌新时代的幸福生活中。西大桥,早已和这座城市融为一体,已经深深扎根在敦煌人民的心中,它的美丽形象,已经深深驻留在敦煌人民的眼里。

再次踏上这座祖先留下的西大桥,我的心情一下子舒畅起来,不由得停下脚步,想再多看一眼这座历经沧桑而更加美丽的西大桥,想再多看一眼这座陪伴着我的父老乡亲的大桥,想再多看一眼这座陪伴着我的成长和希望的大桥。桥下碧绿的水面上默默地倒映着头顶上的一方澄澈的蓝天,游人划船摇曳在碧波上,河水中的鱼儿和藻类清晰可见,与倒映在水中的柳影相互辉映。此情此景,真是人观桥上景,好似画中游!

《风雨沧桑西大桥》短篇散文精选,喜欢散文的朋友就一定会喜欢这里,记得收藏与分享。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