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恨水散文 :湖山怀旧录
日期:2022-12-19 人气:

张恨水(1895~1967),安徽潜山人,作家。著有长篇小说集《春明外史》、《啼笑因缘》、《八十一梦》、《五子登科》、《魍魉世界》等。

恨水不敏,行已中年,无所成就。年来卖赋旧都,终朝伏案,见闻益寡。当风晨月夕,抱膝案头,思十八九岁时,飘泊江湖,历瞻山水之胜,亦有足乐者。俯首微吟,无限神驰也。因就忆力所及,作湖山怀旧录,非有解嘲,实思梦想耳。

谈江南山水之胜者,莫如吴头楚尾,所谓江南江北青山多也。大概江北之山,多雄浑险峻,意态庄严;江南之山则重峦叠嶂,风姿潇洒。大苏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则不但西湖如此,江南名胜,无不如此也。

西湖十景,山谷仅居其三,曰双峰插云,曰南屏晚钟,曰雷峰西照(原名雷峰夕照,清圣祖改夕为西,平仄不调,觉生硬)。而原来钱塘十景,则属山谷者较多,计有灵石樵歌、冷泉清啸、葛岭朝暾、孤山霁雪、两峰白云,盖十居其五矣。

双峰插云者,就西湖东岸,望南北二高峰而言。每当新雨初霁,一碧万顷,试步湖滨路,园露椅上,披襟当风,满怀远眺,则南北二峰遥遥对峙,层翠如描,淡云微抹。其下各山下降,与苏白两堤树影相接,尝欲以一语形容,终不可得,若谓天开图画,则尚觉赞美宽泛不切也。

近年南游来者,辄道西湖之水,日渐污浊,深以为憾。盖其泥既深,鱼虾又多,澄清不易也,然当予游杭时,则终年清洁,藻蔓长,无底可见。而四围树色由光相映,遂令湖水成一种似白非白,似蓝非蓝,似碧非碧之颜色。俗称极浅之绿,曰雨天青,近又改称西湖水,其名甚美,惜今日已不副实耳。

南屏晚钟,宜隔湖听之,夕阳既下,雷峰与保两塔,倒影波心,残霞断霭,映水如绘。游人自天竺灵隐来,漫步白沙堤上,依依四顾,犹不欲归。钟声镗然,自水面隐隐传来,昏鸦阵阵,随钟声掠空而过,则诗情如出岫之云,漾欲成章矣。

西湖水景,除里外湖而外,则当推西溪,两岸梅竹交叉,间具野柳,斜枝杂草,直当流泉。小舟自远来,每觉林深水曲,欲前无路,及其既前,又豁然开朗。蒹葭缥缈,烟波无际,远望小岫林,如画图开展。两岸密丛中,时有炊烟一缕,徐徐而上,不必鸡鸣犬吠,令人知此中大有人在矣。

西湖为中国胜迹,文人墨士,以得一至为荣,故各处联额,无一非出自名手。孤山林和靖墓、林典史墓(太平天国之役殉难者,名汝霖)、林太守墓(清光绪朝杭州知府,有政声,名靖。)前后相望,太守墓石坊上有联曰:树枝一年,树木十年,树人百年,两浙无两;处士千古,典史千古,太守千古,孤山不孤。曾游西湖者,皆乐诵之。至于少保墓联:赤手挽银河,君自大名垂宇宙;青山埋白骨,我来何处哭英雄。此则艺林称赞,无人不知矣,苏小坟上有联曰:桃花流水渺然去,油壁香车不再逢。集得亦佳。

湖滨路有一茶楼,凡三级,雕阑画栋,面湖而峙。尝于漠漠春阴之日,约友登楼,临风品茗。时则烟树迷离,四周绿暗,而湖水不波,又觉洞明如镜。既而大风突起,湖水粼粼,遍生皱纹,沿湖杨柳,摇荡者不自持,屡拂栏前布帏而过。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者,临其境而益信。此茶楼之名颇雅,日久已忘之,惟内马路有一旅社,名湖山共一楼,惜不移此耳。

南北二高峰,均在湖滨十里以外,予客杭仅十日,因登灵隐之便,一游北高峰而已。峰在灵隐之后,自灵隐五百罗汉堂侧,拾级而登,直至山顶,约合一万尺。山之半,曲折而西,有庵曰韬光。松竹交加,绿阴碍路,遥闻泉声泠泠然,若断若续,出自树草密荫中。转出竹林,有红墙一角,则庵门是矣。庵建石崖上,玲珑剔透,有翼然之势。人事与自然,乃两尽之。庵旁有一池,石刻之龙首,翘然于上,僧刳竹为沟,曲折引泉达于龙顶,水如短练,自龙口中吐出。池中有鱼,非鲤非鲫,红质而黄章,长约尺许,水清见底,首尾毕显。寺顶有石堂,登临俯视,钱塘江小如一带,江尽处为海,只觉苍茫一片,云雾相接而已。堂外有石匾曰韬光观海,以此,然未列于西湖十景也。

词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二语,致引金人问鼎,胡马南窥,西湖桂花之盛,当可想见。向来游湖者,极道九溪十八涧之美,而不知九溪杨梅岭一带,重翠连缀,秀柯塞途,极得小山丛桂之致。据杭人云:八九月之间,木叶微脱,秋草半黄,堆金缀玉,满山桂子烂开,桂树延绵四五里,偶来此地,如入香海。每值月白风清,万籁俱寂,云外香飘,距山十余里人家得闻之。予闻语辄神往焉。

云栖之竹,几与孤山之梅齐名。到杭州者,实不得不一访游之。其地翠竹数万竿,密杂如篱,高入霄汉。小径曲折,迤逦而入翠丛,时有小泉一绵,自林下潺潺而来,石板无梁,架泉为渡,临流顾影,须眉皆绿。林中目光不到,清凉袭人,背手缓步,襟怀如涤。竹内有小鸟,翠羽血红啄,若鹦鹉具体而微。于人迹不闻时,山鸟间啼一二声,真有物我皆忘之慨。

外省游人至杭,如入万宝山中,目迷五色,不知何所取舍,而栖霞之与烟霞云栖,往往误而为一。栖霞洞在葛岭之后,深谷之中,竹树环列,狗见吠客,则游人不期而至洞所矣。初入为一山寺,若无甚奇,旁有石洞,坦步可入。及至洞内,忽焉为佛堂,忽焉为缝。忽焉又为屋,曲折阴晦,如非人世,洞最后露一口朝天,古藤垂垂,山上坠下,旁有水滴声,若断若续,不知出于何所,真幽境也。

小瀛洲即放生池,三潭印月,乃其一部分也,洲与湖心亭阮公墩鼎峙外湖水面。自孤山俯瞰,此洲如浮林一片,略露楼园。乃驾小舟而来,则直入青芦,可觅得石级登陆。陆上浮堤四达,于湖中作池,真是有路皆花,无处不水。其间楼阁、虚堂以空灵胜,字亭以曲折胜,盈翠轩以清幽胜,亭亭以小巧胜。亭曰亭亭,可想其倩影凌波,不同凡品。若夫清潭泛影,皓月窥人,一曲洞箫,凭栏独立,居然世外,岂复人间?

游湖当坐瓜皮小艇,自操桨,则波光如在衣袂,斯得玩水之乐。湖中瓜皮艇,长丈许,中舱上覆白幔,促膝可坐四人。舱内备有棋案,(高仅盈尺,面积如之,)可以下棋;备有短笛,可以奏曲;备有档勺,可以饮水。如此榜人,诚大解事,真所谓有六朝烟火气者矣。

西湖各地之以花木名者,云栖以竹名,万松岭以松名,九溪以桂名,白堤以桃柳名,平湖以荷名。初与旧景不甚相合。此外苏堤春晓,成为一片桑柘,柳浪闻莺,则草砾蛙鸣,此又慨乎人事变幻不定也。

苏小小墓在西泠桥之南。六角小亭,近临水滨,湖草芊芊,直达亭内。冢隆然,高约三尺许,在亭之中央,惟坟之上下,遍蒙鹅卵石,杂乱不成规矩,未知何意?据杭人云:游人在湖滨拾石,立西泠桥上,遥向亭内掷之,中冢则宜男。杭人之迷信于此可见一斑矣。

杭俗迷信之甚者,莫如放生一事。如禽如兽,固可放生,即一虫一鱼,一草一木,亦莫不可放生。且放生亦有专地,将鱼虾放生者,多在小瀛洲行之。将龟蛇放生者,多在雷峰塔行之。将竹放生者,多在天竺行之。竹何以放生?未至杭州者,必以为妄矣。此事大抵出之于好出风头之妇女,与庙中僧约,指定山上之某某数株,为放生之竹。僧乃灾刀炙字于上,文曰:某月日某某太太或某小姐放生,自此以后,竹即不得砍伐,听其老死。竹所临地,必在路旁。放生之竹,路人悉得见之,放生之人,意亦在是也。一竹之值,不过一二元,一经放生,僧不取,由放生者随助香资,因之一竹之费,且达数十元矣。

灵隐寺前之飞来峰,名震宇宙,实则不甚奇,其实才如北海中之琼岛耳。山脚一涧琮流去,是谓冷泉,涧边有亭,即以泉名之。亭中之联,以峰与亭为对,最初一联曰:“泉自山中冷起,峰从天外飞来”;次改为“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也。今所悬者,则为“泉自冷时冷起,峰从飞处飞来”也。

沿湖人家坟墓,布置清幽,花木杂植,偶不经意,辄误认为名胜。而墓之有是数者,亦殊不少。计岳庙之岳武穆坟,三台山之于忠肃坟,民元前之徐烈士(锡麟)墓,西泠桥之苏小小墓,孤山之林和靖处士墓,冯小青墓,英雄儿女,美人名士,各占片土。其他如牛皋等墓,自宋以还当不下数十处,尤不能一一列举也。

墓地最清幽动人者,莫如小青坟,坟在孤山南角水榭之滨,梅柳周环,浓荫四覆,小亭一角,仅可容人,伏于墓上。由林和靖墓至此,草深覆径,人迹罕到。白午风清,轻絮自飞,凄然兴感,令人不知身在何所。予于湖心亭壁上,见冷香女士题句,咏小青坟云:古梅老鹤尽堪愁,郁郁佳城枕习流。分得林花三尺土,美人名士各千秋。清丽可诵。

选自1929年6月19日《世界日报》